十大仙殿
查看大圖

神明:彌勒菩薩、托法仙人、曹國舅、漢鐘離、韓湘子、呂洞賓、籃采和、李鐵拐、張果老、何仙姑

彌勒菩薩 —

彌勒菩薩(藏語:བྱམས་པ།;梵文:मैत्रेय Maitreya;巴利語: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之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 三世佛又稱三寶佛、縱三世佛之一未來佛彌勒佛在大乘佛教中稱他現為等覺菩薩,也有稱為妙覺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以《瑜伽師地論》為代表,而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在佛教中,彌勒菩薩還具有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等象徵意義。

八仙 —

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神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八種不同的人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他們手持的法器或寶物,也稱為「八寶」。

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當時民間已有「八仙圖」,在元朝馬致遠的《岳陽樓》、范子安的《竹葉船》和穀子敬的《城南柳》等雜劇中,都有八仙的蹤跡,但是,成員經常變動。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並沒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中,有張四郎卻沒有何仙姑。明《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則以風僧壽、玄虛子取代張果老、何仙姑。劉海(或作劉海蟾)雖然現在不列在八仙當中,但在許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明《列仙全傳》用劉海頂替了張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區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劉海代替漢鍾離的。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商標、標誌、圖像、短片、聲音檔案、連結及其他資料等(以下簡稱「資料」),只供參考之用,儒釋道宗壇(香港)聖廟將會隨時更改資料,並由本廟決定而不作另行通知。雖然本廟已盡力確保本網頁的資料準確性,但本廟不會明示或隱含保證該等資料均為準確無誤。本廟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