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殿

觀音殿 —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語: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手持蓮花的觀音菩薩也被稱爲蓮花手菩薩或持蓮觀音(Padmapani),在大中華地區佛教自唐代開始主要是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所有觀世音菩薩的本尊[1];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在密教中,祂為蓮華部尊,在淨土宗則是西方淨土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天后娘娘-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Jū)是以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浙江、福建)以及台灣為中心,擴及東亞(琉球、日本本土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沿海一帶[1]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媽祖婆等[2])。媽祖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島傳播,歷經千年,對東亞海洋文化及南中國海產生重大影響,稱為媽祖文化。媽祖原名林默(暱稱「默娘」),排行家中老么,聰慧過人、沉默不多言,終身未婚,後常於海湧風浪顯靈、颱風轉彎、保祐平安航行,世人認為是「護國庇民」的海洋守護神。是四大菩薩之一。

-龍母娘娘-
龍母 (神仙),中國南方拜祭的一位神仙,原形為戰國時期百越族的一位女首領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商標、標誌、圖像、短片、聲音檔案、連結及其他資料等(以下簡稱「資料」),只供參考之用,儒釋道宗壇(香港)聖廟將會隨時更改資料,並由本廟決定而不作另行通知。雖然本廟已盡力確保本網頁的資料準確性,但本廟不會明示或隱含保證該等資料均為準確無誤。本廟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